“万里长江第一县”青海治多:山水、人文皆文章
图为“万里长江第一县”青海治多游牧场景。(资料图)治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青海治多3月24日电 题:“万里长江第一县”青海治多:山水、人文皆文章
作者 索南尼玛 更尕拉毛
(资料图)
位于青海省玉树州西部的治多县,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的美誉。嘉洛婚俗、康巴拉伊、长江源游牧传统文化……雪山冰川冈坚却巴、大地哈达长江……眼下,青海省正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而作为长江源头,治多山水、人文皆有文章。
格萨尔史诗——嘉洛婚俗
千百年来,在青藏高原,不断传唱着全世界为之惊叹的史诗——《格萨尔王传》。
史诗的主人公,一位是格萨尔王,另一位是森姜珠姆。
据说,森姜珠姆于一千年前出生在长江源头的嘉洛草原(即今治多县境内),她是当地富豪部落嘎嘉洛部落的传奇女子。“珠姆”是藏族绝色女子的最高荣誉称号。在当地文化中,“珠姆”是千年独秀的美丽词汇,她的出生震惊了世间万物,颠倒了四时节气,森姜珠姆降生时,沉默已久的雷声响彻云霄。
森姜珠姆后与岭国国王格萨尔在嘉洛草原举办了盛大华美的婚礼,成为格萨尔王妃,也成为《格萨尔》史诗中的女主人公。
治多县文化学者文扎曾经介绍,嘉洛草原到处传扬着森姜珠姆的故事,“传说中,一些看起来十分平凡的山水,都留下了森姜珠姆梳洗打扮和放牧的身影,也留下了她的仙姿舞步和妙若仙乐的歌声。”
治多县文体局局长扎西巴丁介绍,在格萨尔史诗中的岭部赛马中,有三样赌注——统领青藏东南部地区的岭部王位、绝世美女嘉洛珠姆和价值连城的“嘉洛七宝”,可见嘉洛草原在格萨尔史诗中的独特地位。
图为珠姆故里的自然景色。(资料图) 治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民间山歌——康巴拉伊
康巴拉伊是民间社会生活中劳动人民以诗与歌的表现形式,来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怀联系。通过异性之间情感交流的智慧作诗来延续文明。
康巴拉伊分为祭歌、颂歌、引歌、咒歌及吉祥祝福歌等十二卷,每卷由万首诗歌组成,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康巴拉伊的诗歌手法大多为三句诗,还有七句和十三句,诗歌的比喻包罗万象,比如从星空、自然、动物、季节、生活、器具、人心、宗教、处事、教育等来表达社会生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相关专家曾表示,“拉伊”作为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千百年来藏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集体与个人智慧的艺术结晶,是藏族人民抒情达意、追求爱和美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祖国各民族优秀民间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
图为“万里长江第一县”青海治多县的野生动物。(资料图) 治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非遗精粹——长江源游牧传统文化
长江源嘎嘉洛文化包括“嘎嘉洛史诗文化”和“嘎嘉洛游牧文化”。这一文化概念几乎包容了游牧文化的全部内容,是“青藏游牧文化”的代表。
治多县文化馆馆长索南尼玛介绍,该县成立了《格萨尔》史诗传承基地、嘎嘉洛文化研究传承保护基地、格萨尔艺人之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巴拉伊》传习所,全国相关协会分别授予治多县为"珠姆故里"“中国康巴拉伊文化之乡”等称号,并打造了以格萨尔史诗为核心的治多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嘎嘉洛文化”。
而治多县一处产业点建立了康巴拉伊、康巴谚语、嘎嘉洛山水文化、嘎嘉洛游牧传统故事、格萨尔史诗、民间弹唱、游牧山歌、游牧谜语、书画、嘎嘉洛婚俗等非遗文化传承组织,开设了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室和游牧饮食文化产品开发销售点等文化创业点。
该产业点负责人说,这是集治多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非遗文化"传承发扬、嘎嘉洛文化研究和乡村文化振兴等为一体的文化创业基地。
图为“万里长江第一县”青海治多县的野生动物。(资料图) 治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雪山冰川——冈坚却巴
格拉丹东雪峰在雪域高原可以说是一座"后起之秀"的雪山,她的名字并非是青藏高原众多雪山因其神性而著称。
治多县自然学者介绍,当格拉丹东确认为万里长江初始流出地之后,尽管在本地文化的观念里仍旧只是一座“高高尖尖”的雪山,但在外部世界的眼里早已变成了“生命之源”。
格拉丹东山下便是形态各异的冰塔林,藏语美其名曰"刚加却巴"——奉献给众生的冰林。
长江——献给大地的哈达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县”,源于治多县的长江,在中华大地划出一道生命的绿带。而与她结伴而立的是堪称"亚洲脊梁"的巍巍昆仑,宛如一条巨大的银龙盘踞在大江北部。
当地文化学者介绍,长江在当地被认为是"母牛河",藏语称为“治曲”,以源头地貌而命名。
治多县文体局局长扎西巴丁说,治多邀请全世界游客走进长江源头,“希望大家能够零距离感受万里长江的第一滴水珠,感受‘大江东去’的波涛。”(完)
关键词: